登长城锦州中理 王浩川
端午时节、棕味飘香,又逢假期,天气格外的晴朗,是一个适合外出的一天。带着对万里长城的向往,不远千里,清晨坐着旅游大巴,我来到了长城脚下。我深深的被长城的雄伟壮观所震撼,被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建筑所折服,不愧是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。 我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,通过八达岭长城索道,来到长城接近烽火台的位置,之后就开始登长城,一步一个台阶的向着长城的最高处进军,每迈一步感受到秦朝的大国工匠对修建这么庞大建筑不易,这里的烽火台、关隘、城墙等建筑的每一块城砖都有他们勤劳的汗水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。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,也见证了中华儿女的勇敢与智慧。进入新时代,这座古代军防攻势建筑,虽已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,但仍是人们追求精神文明的象征。 不到长城非好汉。“坚持到底就是胜利”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,登到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烽火台,这次当了一回好汉,领略到了长城的雄伟与壮观。站在长城之上,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胡笳声和战马的嘶鸣,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。 人民对精神文明追求改变了。如今,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,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。我来到长城最高烽火台处,看见有很多游客停留拍照。他们成群成伙、有说有笑,感受雄伟长城带给他们的魅力,也享受着长城带给他们的历史文明。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更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。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,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。 长城是民族精神的体现。长城,这条蜿蜒曲折的巨龙,横亘在中国的大地上,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。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,也铭刻了无数英勇儿女的血与泪。长城的修建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,历经秦、汉、明等多个朝代的修建与扩建,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雄伟壮观。它跨越了山川河流,穿越了草原沙漠,连接了东北至西北的辽阔疆域。长城的存在,不仅起到了防御外敌入侵的作用,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