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沙集装箱码头,货轮如梭、机械轰鸣的繁忙景象背后,如何高效应对作业波动、优化人力成本,始终是运营管理的关键挑战。
面对传统固定派班模式在资源调配上的僵化与局限,南沙集装箱理货部创新引入动态派班模式,成功解锁降本增效的密码。该模式实施以来,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,作业效率实现稳步提升。
南沙集装箱理货部所辖二、三、四期码头地理位置分散,作业高峰时段各异。传统独立派班模式导致人力资源难以互通,时常面临局部资源闲置或紧缺的困境。为打破这个困境,南沙集装箱理货部经理李望贵提出动态派班思路,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“多面手”队伍。
理货部为此精心制定了覆盖所有码头的综合培训计划。一线员工不再局限于单一码头技能,而是系统学习并掌握了各码头的作业流程、设备操作、安全规范及统一标准。经过严格考核,所有一线员工成功转型为具备多码头作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为后续实现跨码头灵活调度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。
实际运作中,智能理货中心扮演着“总指挥所”的核心角色。根据各码头的实时需求,打破地理限制,灵活调配人员。值班主任实时汇总各码头的作业计划与人力需求,班长则凭借对每位员工技能特长、当前工作负荷的深入了解,并结合各码头通勤距离、实时作业状态等综合因素,科学制定动态派班方案。这种模式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与决策质量,跨码头人员调配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。
作业过程中,值班主任密切监控码头设备动态与员工状态,及时进行任务微调,力求工作负荷均衡。每一次派班后,团队都会进行详细记录与复盘分析。例如,针对初期因码头互派距离问题导致到位时间预估不足,从而影响效率等问题。通过持续优化动态派班思路和积累经验数据,动态派班的精准度与适应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。
南沙集装箱理货部的动态派班模式,成功地将港口作业固有的“不确定性”转化为运营管理的“可控性”,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与运营优化。通过打破码头间壁垒,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共享与按需精准调配,实现人员利用率100%。同时,工作负荷的均衡分配也改善了员工体验。
这一模式不仅是管理智慧的精彩绽放,更是对港口精细化运营的深度诠释。在此基础上,广州外理积极自主研发智能派班系统,期望通过系统实时接入并分析船舶作业动态、理货员作业进度以及现有排班情况等关键因素,自动生成最优的排班建议方案,为值班主任和班长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依据。
展望未来,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,动态派班模式有望进一步深化智能化应用,通过预测分析持续优化派班策略,持续挖掘降本增效潜力,为港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智慧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