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2024年“羊城工匠”培育对象申报推选行动公布培育对象名单,广州外理劳模工匠工作室领衔人谢树鸿成功入选。
谢树鸿
广州外理创新工作室领衔人
据悉,此次羊城工匠培育对象推选旨在通过2年培育期,示范引导各区总工会,各产业、直属单位工会积极建设本级工匠人才培养体系。培育期满后,市总工会将从培育合格的羊城工匠中,择优选取20%纳入“广聚英才”人才工程“羊城菁英”计划支持范围,为广州市培育一支覆盖面广、梯队衔接的新时代工匠人才队伍。 谢树鸿曾前后获得全国交通部第一届“最美港航人”、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、广州港集团十佳青年、广州港集团科技创新工匠称号。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技术骨干开展滚装船汽车理货系统、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、新派班系统、散杂货数字化理货系统等信息化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。其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市级、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,共获得14项国家专利(其中发明专利3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1项),软件著作权11项,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各1项。2023年,创新工作室受邀参加第一届、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,展示智能理货创新成果。 14年来,谢树鸿一直坚持在港口理货技术创新一线。2011年,谢树鸿从大学毕业进入广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,走上智能理货技术研发岗位。三年港口理货现场作业训练,让他掌握扎实的业务操作和码头运作,为接下来的钻研和创新奠定了基础。在滚装船汽车理货现场,谢树鸿发现人工扫描车体条形码识别难、强度大、效率低,且放眼至全行业无统一理货标准。他结合自身计算机专业背景,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滚装船的装卸汽车理货作业,大大降低人工成本,实现装卸汽车理货数据“零误差”。滚装船汽车理货技术成为国内首创,系统可自动生成滚装船总积载图和分舱积载图。对于进口汽车,可看到由电脑自动绘制的清晰、规整、精美、逼真的车辆总积载图和分舱积载图,有效提升目的港卸载汽车工作效率。2018年,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交通运输行业标准《滚装船汽车理货作业规程》时,广州外理就作为重要企业参与了起草工作,全程参与了立项、编写、修改、完善等工作,为全国滚装船理货技术的提升提供了“广州外理”经验。
匠心,是一个人做事做人的责任和担当。谢树鸿在劳模工匠工作室项目中主持多个项目,带领组员攻克多项技术难题。面对岸桥与智能理货无线设备及系统研发的短板问题,谢树鸿带领团队从无到有,设计一种岸桥用光纤滑环支架等多个智能理货设备零部件,成功解决了设备寿命、自动校准精准度、数据传输、大数据储存等问题,并申请专利。在面对智能理货系统运行卡壳的情况,谢树鸿团队积极与理货一线进行交流,率先提出设备技术改造的工作思路,有效避免后期重复施工,降低设备耗损。
随着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,一次次技改措施见实效,谢树鸿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,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技术创新36余项,间接创收5000余万元,是广州港集团上万名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,多次被评为广州港集团、广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“先进劳动者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称号,荣获2022年、2024年全国交通企业智慧建设创新实践标杆案例等奖项,成为平凡岗位上的榜样。 奔向成为技术先进型企业目标、加快港口理货数智化转型升级,广州外理筑牢人才之基,以劳模与工匠人才为引领,大力打造“创新创收”“创新实践”“人才培养”三大高地,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公司高质量发展规划,加快建设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