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广州港南沙二期码头接连迎来两场高强度集装箱理货挑战。南沙集装箱理货部凭借精准部署、智能技术与高效协作,不仅圆满完成超1.5万箱的庞大作业任务,更在台风干扰下提前完成紧急装载,用专业能力筑牢粤港澳大湾区外贸物流“数据防线”。
1.5万箱高效作业中! 高效护航 “美莉马士基”
10月12日,广州港南沙二期码头响起清脆鸣笛,船长399.22米、执行丹戎帕拉帕斯-南沙-青岛航线的“美莉马士基”轮平稳靠泊,标志着卸装量超1.5万箱货物的理货工作正式启动。
靠泊前,理货组长已完成船舶资料、进出口箱舱单等信息的核对,为后续操作夯实基础;靠泊后,理货员迅速开展开工前核验,重点检查Bay图、理货操作平台及手持设备。
卸载作业中,理货员逐一核对箱号、确认箱型,并细致检查箱体是否存在残损。最终,在完成5460个不同规格集装箱的信息确认后,共检出368个存在不同程度残损的集装箱,相关残损信息已同步录入系统备案。
装载环节则面临更多挑战:因总箱量较大,现场出现部分变形箱、箱锁孔异常箱,导致部分箱装船后需重新卸下调整位置,直接增加了理货工作量。对此,理货组长第一时间与码头、船方沟通协作,严格依照最新配载Bay图指引,逐一确认货物实际装载位置与预配指令位置完全一致,确保装载精准度。
面对超1.5万箱的庞大作业量,南沙集装箱理货部通过明确分工、高效协作,进一步结合智能理货技术,实现视频监控桥吊作业与地面理货现场的无缝衔接,从技术与管理双维度保障每一个集装箱的装载位置准确无误。
此次理货工作的顺利推进,不仅为“美莉马士基”轮按时、安全离泊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,更以精准高效的服务,助力广州港南沙港区进一步提升航运枢纽竞争力,为粤港澳大湾区外贸物流的畅通筑牢 “数据防线”。目前,理货团队仍在持续坚守岗位,直至所有货物全部安全、准确完成装卸。(文:陶毅振 图:梁智业)
巧用“四同”对调破困局 智能理货助力高效装载
近日,班轮“马士基坎贝尔”轮按计划靠泊南沙二期码头,此次需在24小时内完成2092个集装箱的紧急装载任务,本就紧张的作业节奏,又因台风突发再添变数。台风不仅打乱了堆场原定的出柜计划,更导致拖车抵达岸桥后无法即时装船,严重阻碍了整体作业进度。
面对这一紧急挑战,南沙集装箱理货部与码头紧密协作,第一时间推出“同槽位、同港口、同箱型、同重量”为核心的对调装载方案,最大限度提升岸桥利用效率,全力抢回延误时间。
然而,这一高效策略的实施,也对理货作业提出了极高要求。一方面,理货员需实时紧盯配载系统中每一个集装箱的重量信息,精准判断是否符合对调条件,任何细微的疏漏均可能导致作业中断;另一方面,由于“马士基坎贝尔”轮此次涉及多个卸货港,对调中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港口代码错误,造成翻箱风险,直接影响整体进度。面对双重压力,公司依托智能理货系统,充分发挥信息化、可视化的核心优势,对整个作业流程进行全程严密监控:理货员反复核对bay图重量数据、精准标注港口代码、实时跟踪对调动态,确保信息无误、执行有序。
在多方高效协同下,最终不仅顺利完成全部2092集装箱的装载任务,更比原计划提前30分钟收官,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智能理货系统与码头生产作业的深度融合,更体现了南沙集装箱理货部出色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高效的协作水平。(图文:杜镜成)


